小永哥,让留学规划起来!

带出300个藤校的“老司机”,解析他的“3+1”独门名校秘笈

文章作者:小永哥留学     发布时间:2022-06-01 10:58:40     点击量:972

  留学圈有位“老司机“,从业17年,一直很低调,但他和他所在机构却已帮助超300名学生拿到了美国藤校Offer,超2500名学生拿到TOP30大学Offer、超10000名学生拿到TOP50大学Offer。

  他就是陈起永,江湖人称“小永哥”。

  如果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大学是留学顾问的本份,那么帮助学生“跳一跳”够到他们原本以为遥不可及的牛校,就是顾问的眼光和本事了。

  他辅导过的学生中,有标化成绩不具竞争力,因为找到文书亮点,最后被他“一脚踹进斯坦福”的学生;

  也有来自非北上广深城市,没有机会拿到国际奥赛金牌,有过不少“失败”经历,最后却“逆袭”战胜国际金牌的竞争对手而成功进入MIT的。

  然而用他的话说,“帮助学生去到名校只是目标并非“终点”,让学生在申请中更清晰地认知自己,提升综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Frank陈起永

  小永哥教育、啄木鸟教育创始人

  美国西北大学教育与社会政策学院校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校友,著有《留学去美国》、《美国大学(本科)录取白皮书》、《上最好的高中》、《小永哥3+1文书写作法》等书籍。

  在他看来,“名校”录取的关键是拥有“美式思维”并提前规划。牛娃需要精耕细作,非学霸也有机会。

  那么如何精耕细作?如何为非学霸创造机会,这是大学问!

  小永哥陈起永老师将从三个方面和我们分享他对留学规划的想法:

 第一方面--解惑

  分数、文书孰轻孰重?

  第二方面--观念

  美式思维决定成败?

  第三方面--规划

  如何尽早规划好申本活动?

  解惑分数、文书孰轻孰重?

  标化分数和文书到底哪个决定成败?标化是不是更重要?这是很多家长学生会问到小永哥的一个问题。

  对此,他的回答是“不能说错,但很不全面”,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牵扯到申请策略和申请结果。

 拿他辅导过的一个学生举例:

  J同学,SAT1 1510,TOEFL 110,标化成绩在众多申请人中并不出色,最初该学生也认为自己实力不足,放弃了斯坦福的申请,可后来事实证明,在找到文书亮点后,她仍然成功地去了斯坦福。

  标化考试,究竟多少分够了?小永哥拿出一份“2018年部分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SAT中段分数范围”,用大数据说话。

  这里,SAT范围指的是25-75%的录取学生数据。比如斯坦福大学,SAT范围在1380-1580,已经去除了25%低于1380分和25%高于1580分的学生,剩下被录取的50%数量的学生处于这个中段分数范围内。即使对于录取率连续多年最低的斯坦福大学来说,并不是人人高于1500甚至高于1550才可以被录取。

  所以,小永哥会和学生说,如果你拿到1400的分数,千万不要放弃梦想;拿到1500,“同志尚需努力”;拿到1600,也不能掉以轻心,大把SAT满分1600的学生结果藤校并没有要,而要了很多1500和1400的学生。

  当然,录取学生的分数范围是这样,并不意味着你如果考了1430就可以进哈佛,考1380可以进斯坦福。

  “分数和文书对于名校申请来说,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如果有一项很差,很可能会成为木桶效应里的短板。分数还是越高越好,比如1500分,就有资格冲刺前十、藤校。如果能考到1550,那就去证明自己。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高分区别度不高,成功只能靠软实力。”

  观念美式思维决定成败?

  在申请阶段,留学规划与文书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规划是大脑,支配全局;文书是“软实力”、而且是弹性范围很大的软实力:文书写得好,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优势与特点,低分学生可以逆袭名校成功;反之,文书写得不好,高分学生将无缘名校录取。

  在小永哥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首要原则是“美式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招生官究竟怎么想,哪些是美国名校认可的闪光点。

  那么具体来说到底美式思维和中式思维差别在哪里?文书阶段,怎么用美式思维凸显闪光点?

  中式思维看来是优点

  美式思维却未必喜欢

  举个例子,有学生在文书里写了自己克服困难,在数学竞赛中得奖的故事,提到刚开始参加竞赛的时候,什么奖项都没有,从此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每天晚上别人睡觉后,他都要苦学数学,经常到凌晨四点。

  这在中国家庭看来是一个很常规的寒窗苦读的故事,千百年来我们都是这么提倡的。可是,小永哥说,在美国招生官眼里,同样是学习,别人学三小时后就可以休息,你还要继续学习几个小时,是不是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比别人低?这不是一个优点,甚至成为了一个缺点。

  缺乏美式思维,在小永哥看来,正是一些学生高分低录的原因之一。

  他认识一个SAT很高、GPA很高、名牌高中,又拿了不少奖项的学生,最终只拿到排名五十左右的大学的录取,询问原因后发现,由于该学生高中忙于考标化,忽视了活动,最后高中三年基本只有校级奖项。

  家长出于弥补心理,就把小学和初中时期曾获得过的重量级奖项列到了申请表里,孰不知,这个在很多中国家长眼中“理所当然”的补充,在招生官眼里呈现的孩子是这样的:

  小学:国际级、国家级奖项

  初中:市级、区级奖项

  高中:校级奖项

  大学:?

  在大学招生官看来,这个孩子一直在退步中,按照这个趋势,进了大学很有可能还得继续退步!

  “此时的美式思维,是看一个孩子的现状(9-12年级)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不是看过去的辉煌历史。”

  中式思维认为的缺点

  美式思维未必不喜欢

  中式思维中,一个活动做失败了似乎就没有“然后”了。实际上,小永哥说,如果用美式思维来考虑,事情常常有另外一面,“坏事”可以变好事。

  再拿本文一开始提及的进MIT的小乔学生举例:

  目标学校:MIT读数学专业

  难点:

  未能进入奥数中国国家队,没有国际金牌

  他所在的城市,从来没人被MIT录取过

  他的托福106和SAT 1450+成绩也只能算是入门级

  学生需要录取还要全额奖学金

  怎么办?

  小永哥说,如果以中式思维看待此事,结果显而易见,“软硬件”都不足。放弃?

  显然不是!用美式思维去思考,你会发现小乔同学身上另有闪光点,包括:

  挑战传统学习方式,高中两年在自己专属的小教室学习;

  不管能不能得到国际金牌,都在坚持数学梦想;

  他作为竞赛教练的助手,辅导学弟学妹拿到国际金牌。

  在小永哥看来,这些都是美国名校看中的地方,也是小乔的机会。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美式思维”,小永哥说,其实就是脑洞大开,找到活动中有利的角度为自己所用。就好像每朵乌云都镶着金边一样,“每个努力的人都有闪光点”。他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个闪光点找出来,并且发扬光大,最后展示给所申请的大学。这就是小永哥总结的“发现、发展、呈现”的六字秘诀。

  留学规划

  如何尽早规划好申本活动?

  如果说文书阶段解决的是“如何写”的问题,那么在它之前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和“做什么”,也就是如何为写文书去做留学规划(主要是活动规划),不然文书就是无源之水。

  从时间线上看,小永哥的建议是九年级要开始,最晚不超过十年级,每一年的活动要有往上发展的趋势。能从七八年级开始更好,就有更多时间可以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从活动和奖项来说,数量在精不在多,一般“一五一十”即可(五个奖项十个活动)。如果拿不到五个有分量的奖项、甚至没有奖项,依然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必须在“一十”的活动方面加倍弥补。在所有的活动中,要重点规划两三个活动,最后剩下一到两个,这就是能代表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标签”,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然而现在活动这么多,到底如何选择并操作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活动?小永哥建议还是回归到美式思维,即用美式思维倒推着琢磨申请者的哪些亮点是美国名校认可的,是西方人认同的闪光点,既要考虑到“广度”、在多个领域参与活动,更要考虑到“深度”、在两到三个领域重点发展、力求最后有一到两个可以延续及发展。

  那什么样的活动是好活动?小永哥说:

  要么是别人没做过的活动,我敢去做;

  要么是别人虽然做过了,我做的程度和高度要远远超过他们。

  为此,小永哥不仅提供很多重量级的活动机会,还会给学生个性定制一些活动。

  小永哥的背景提升活动

  小永哥创办的小永哥活动超市是国内首家基于美国留学申请要素打造的高标准背景提升活动平台。活动超市汇聚了上百个优质的背景提升项目,包括学术研究、公益社科、科研科考、实习实践、国际峰会&赛事等类别。比如:

  公益类型:香格里拉唐卡绘画项目、中国公司“走出去”案例解析,等等;

  科研类型: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生物科研项目、马达加斯加狐猴保护与调研项目,等等;

  实践类型:FINTECH名企实习,等等;

  商赛类型:MIT环球创新创业项目,等等;

  国际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等等。

  别人做过的活动要做的更难、更深入

  从横向发展来看,就是从学校活动做到市级活动,再做到国家乃至国际级别的活动。

  比如,小永哥的一个学生在老家小城市就喜欢做爱心义工活动,后来到了武汉,就在武汉做义工,之后去了新加坡留学,他继续在新加坡这个更为国际化的舞台上做很多慈善义工的活动,最后小永哥推荐其去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一个慈善活动,一步一步体现出往上发展的趋势。

  这个过程中,小永哥说,顾问能起到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给学生提供一个阶梯式的规划,以及大量的机会和资源发展学生的兴趣,最后帮助他们提炼亮点,用文书来呈现活动的精华。

  从纵向发展来看,就是把一个活动做得比别人更深入。拿小永哥另一位获得斯坦福录取的学生小石的经历举例。

  她申请斯坦福的主文书用的是一个校级活动的案例:利用现有的学生烘培社与新疆部学生联合起来做生日蛋糕。活动看起来很简单,级别也不高,但小石深入做下去后,成功使新疆部同学之后有机会参与到高中部的选修课程中,改变了学校的“民族政策”。

  小永哥分析说,

  “依照美式思维,小石是个学霸,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其次她作为学生领导已经做了很多贡献,一定是个未来的领导;再次,现在在学校层面可以改变民族政策,未来完全可以在联合国这个层面做出类似的贡献;最后,她自己也是少数族裔,这在美式思维里,她去解决民族宗教类问题时与一些少数族裔打交道是具备先天优势的。”

  此外,小石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如果仅仅是获得十级证书的话,全中国申请人中不计其数;她又额外录制英文歌曲CD,在各个场合义卖,用善款为盲校低视力的孩子购买视觉刺激仪,但这似乎难度也不大。真正打动小永哥的是小石组建了盲童乐队,用音乐点亮盲童的内心世界,并且更深入下去,在香格里拉创建第一个新型音乐站;参加音乐会,等。

  即使是现在已经做“烂”了的模联、商赛,小永哥说,看起来在文书中写这些经历已经不吸引人了,但如果你做深入了,也一样可以做出亮点。

  别人没做过的活动

  给学生个性化定制

  除了现有的活动之外,小永哥还会给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活动。

  比如,小永哥曾给学生设计过一个关于调研农民工家庭的项目。

  第一步,考察这些农民工家庭的现状、遇到的困难和典型案例;

  第二步,针对一个典型的家庭,思考如何使用更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帮助这个家庭;

  最后,将这个方案一步步实现,遇到困难一步步解决。

  这对学生来说一个很有挑战的真实问题:一个农民工家庭爸爸去世,妈妈卧病在床,原来还能打工赚钱,现在没有劳动能力,家里有读初三的16岁小男孩,还有一个8岁读一年级的小女孩,当时连房租都交不起。如果学生的方案仅仅是募捐的话,可能只是一两次,一段时间后,这个家庭又会没有钱,恢复到原样。所以募捐是个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那么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到这个家庭实现“可持续”的改变呢?

  最终学生在小永哥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整个项目,不仅获得了藤校的offer,还真的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学生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调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提升。

  申请结果固然重要,但这些能力将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好的活动,不仅仅帮助到别人,更是锻炼了自身的能力;至于被美国名校看中,那是顺理成章的“小事”,是个“副产品”了。